前言
頭一次獨坐尊位,便劍指天下,站立為王。
這在旌旗獵獵的戰(zhàn)國,是一個例外。
十五歲,更是例外中的例外。
他叫趙雍,后來的武靈王。趙國趙襄子的七世孫,胡服騎射的倡導(dǎo)者。
透過千年光景,歷史鑄成一塊寶鏡,鏡中人意氣風發(fā),揚鞭馳騁,從廣袤的古趙之國飛奔而來。
長憶歷史彈幕,從他出場的那一刻,誰人不識少年新君,新君少年?
第一章
趙雍出生于公元前340年,至公元前326年,他的父王趙肅侯過世,十五歲的趙雍繼承父業(yè),一上任便親自主持了父親的喪禮。
肅侯喪禮之日,秦,楚,魏,齊,燕,各派精銳部隊前來參加,來勢洶洶,名為吊唁,實為伺機攻趙?;⒗窃趥?cè),少年沉穩(wěn)睿智,安排縝密,下令喪禮皆由使者負責提攜進城。其他各國前來吊唁者一律呆在城外,由趙國好吃好喝的接待,不能失了禮數(shù)。同時安排趙國軍隊整裝待發(fā),隨機應(yīng)變。這下,各國不敢造次,乖乖聽命。在隆重而風光的葬禮中,少年新君送走了父親,鎮(zhèn)住了場面,也讓各國對新王刮目相看。
接下來的決策,更加顯示出這位領(lǐng)袖少年的過人氣魄。
“月致其禮”。趙雍親政后首先為先王貴臣肥義提高了爵位和俸祿,其他如王庭貴族,國中三老,皆受到國家禮遇。這一敬老賢老的風氣,成為趙國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
與韓聯(lián)姻。親政第二年,趙雍娶韓國姑娘為夫人,聯(lián)姻結(jié)盟,友好鄰邦,不失為韜光養(yǎng)晦之策。
趙雍非常明白,這是形勢所迫,也是強國之計。環(huán)視周邊,諸國虎視眈眈,圖強變革。魏有李悝,楚有吳起,秦有商鞅,韓有申不害。尤其是秦國商鞅變法之后,迅速成為戰(zhàn)國七雄中的最強國。而趙國西北邊陲即與秦國毗鄰,直接威脅到趙國國家安全。如何與列國并駕齊驅(qū),不被吞噬,趙雍對趙國的改革,與別國大有不同,他不是整治于政治、軍事和經(jīng)濟,也不是變換于理念、制度與戰(zhàn)略,而出乎眾人意料之外的是,他從一件衣袍上撕開一道響亮的口子。這道口子,將趙國裹著的丑陋與落后一并拋在了歷史的角落。
這就是“胡服騎射”。簡單到改穿胡人衣服,學(xué)胡人騎馬打仗。
第二章
然而,看似這簡單的背后,卻是兩股激流的交鋒與碰撞——一股是保守派,一股是改革派。
服飾從磁山新石器時代算起,在中原地區(qū)便有了它特殊的文化內(nèi)涵和意義。遮體之日,便是人類文明的起點。隨著時代和社會的進步,中原文化和草原文化沿著兩條軌跡向前推進,彼此因生活不同、風俗不同,而在服飾文化上也各有千秋。對于習(xí)慣了中原文化禮儀的趙國貴族來講,從心理上是蔑視草原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甚至稱他們?yōu)?ldquo;蠻夷”。如果讓貴族們換穿自己曾經(jīng)鄙視的胡服,勢必造成貴族巨大的心理落差,造成對改革的巨大阻力。傳統(tǒng)習(xí)俗一旦被顛覆,無疑于一場地震。此刻趙雍的改革,已經(jīng)不是一件衣服的轉(zhuǎn)換問題,實在是一次頭腦里的風暴,是草原文化與中原文化的一次交融與互補。
▲薛建東攝于肥義公園
這位血氣方剛的王,在巡視之時,望著蜿蜒起伏的異國邊界,奔騰咆哮的黃河,雄偉壯麗的黃華山,與大臣肥義商議,改穿胡服,騎馬射箭,以教軍民。他笑著說道:“愚人譏笑的,正是賢人察到的,盡管世上的人都笑我,但北方中山國我必占有它。”
這一刻,身著胡服的趙王,臨風而立,英姿颯爽,從內(nèi)心發(fā)出強大的吶喊。
這一刻,誰會知君心?也唯有站在他身邊的相國肥義,是他堅強的追隨者和改革的支持者。托孤老臣肥義的忠誠度透明,透亮,從不用懷疑。
但趙武靈王的身后,還有以叔叔公子成為代表的保守派的反對之聲。為了消解“群臣皆不欲”的困局,趙武靈王登門拜訪。他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向公子成說道,服只是為了便用,禮只是為了便事,鄉(xiāng)有異服用隨之變,事有異禮俗隨之變,只要可以利其民,不必要求在服飾上必須統(tǒng)一;如果可以便其事,不必要求在禮俗上相同一致。趙武靈王向叔叔申明了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如不改革,其他強國將威脅到趙國的邊境,而且,搞胡服騎射,也不是自己的意思,是繼承了先王簡、襄之意。趙國最早就有被中山欺負的歷史,如果不報此仇,趙國后人怎么能對得起列祖列宗呢?他委婉批評叔叔的保守,并誠懇地說,普及胡服,教化百姓,還要仰仗您的聲望來完成啊。
趙武靈王的話,直抵公子成內(nèi)心,這位王侯自覺慚愧,俯首接過武靈王親賜的胡服,并在第二天穿著它,行步如風,欣然上朝。朝野嘩然,眾臣紛紛效仿,胡服改革最終邁出了艱難而重要的一步!
第三章
事實上為了這場改革,趙武靈王事先做了精心的準備,對胡服騎射的改革路線圖已經(jīng)清晰,其韜略胸有成竹。
第一,親力而為,實地踏查。趙武靈王十七年(公元前309年)和十九年(公元前307年),兩次考察趙國北部邊境,為進行胡服騎射改革提供了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第二,廣結(jié)善緣,友好鄰邦。趙武靈王十年(公元前316年),齊國趁燕國內(nèi)亂,出兵攻破燕國,第二年,武靈王從韓國接回公子職,并立其為燕王,這就是燕國日后的賢君燕昭王。此后,趙武靈王十八年(公元前308年),秦武王舉鼎而亡。趙武靈王將在燕國為人質(zhì)的秦公子稷迎回秦國,立為秦王。這就是戰(zhàn)國晚期著名的君主秦昭襄王。后來,在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之時,還特派使者到秦、韓、楚、燕、齊等各諸侯國維系并保持密切聯(lián)系。
趙武靈王一方面對內(nèi)推行胡服騎射改革,一方面對外強化邦交政策。在天時地利人和之際,胡服騎射改革的帷幕全面拉開。
武靈王二十年,他命令“代相趙固主胡”,并招募了一批胡人軍隊。這支軍隊,在勝利奪回原陽后,將騎兵訓(xùn)練基地建于此。這時軍中有一位叫牛贊的將軍,原來負責步兵,對趙武靈王改步兵為騎兵十分不滿,趙武靈王仍以“襄王之意”說服了這位將軍,使得牛贊誠心受命,帶領(lǐng)趙國騎兵在戰(zhàn)場上立下了奇功。
趙武靈王把胡服普及用到恰到好處。他要為趙何物色一位師傅,經(jīng)過多方考察,發(fā)現(xiàn)趙國大臣周紹足智多謀,為人寬厚,眾人對他頗多贊譽,于是召見他,鄭重將趙何托付于他,并賜他華麗胡服,以示崇優(yōu)。周紹毅然出仕,擔任了培養(yǎng)王儲的重任。
胡服騎射改革讓趙國迅速崛起,成為東方強國。
趙武靈王出兵滅掉中山,向北方擴地千里。趙國軍隊實力大大提升,引來了諸國歸順,林胡王獻馬,樓煩王送兵,趙地疆域不斷擴大。據(jù)肥鄉(xiāng)資料記載,今毛演堡鄉(xiāng)張村村后,是戰(zhàn)國時期趙國設(shè)立武庫后,冶鐵和鑄煉兵器的所在地。
趙武靈王把趙國歷史帶進了最為輝煌的時代,其成就也影響了諸侯各國紛紛效仿趙國改穿胡服。而對于少數(shù)民族,則拉近了與中原各國的距離,推動了民族融合的過程。
趙武靈王的豐功偉績,梁啟超給了最高的評價——“趙武靈王是皇帝之后第一偉人”。
胡服騎射,在中國歷史進程中成為標志性的一個歷史事件,意義深遠,影響巨大。
今天,“胡服騎射”成為中國改革的代名詞。
第四章
歷史的舟楫,穿過邯鄲兩千年風云迷霧,停留在新時代的港口。
此刻條風布暖,陽光弄晴,叢臺下皆為春色。
胡服騎射的精神昭示,從這里出發(fā),從這里起航,注定是邯鄲人文世界中最有活力的生命因子。
▲宋曉璞攝于肥義公園
肥鄉(xiāng)亦然。
2016年10月肥鄉(xiāng)撤縣建區(qū),歷史給予它新的使命和重任,前所未有的建設(shè)讓這塊土地重新見證了自身的價值,在此過程中,他們以開放的思維、開放的心胸、開放的心態(tài),吸納新時代最新鮮、最優(yōu)秀、最先進的思想元素,以智慧贏得未來。他們始終有夢想、有信念、有支撐,堅定有力地過好每一個關(guān)口,確保奮進的腳步更加堅定。
三年來,這里所有的改變都是為了前行,所有的痛苦都是為了涅槃,所有的蛻變都是為了美好,所有的美好都是為了明天。
她守護邯鄲,并與邯鄲命運維系在一起。她散發(fā)出來的榮光與魅力,讓我們看見了邯鄲這座城市的后花園中,最美的最靚的其中一朵,就是她,就是肥鄉(xiāng)。
長記那回,春風滌蕩,葛孽城中,市橋柳下,若逢趙王,恰似故友相識。
再望今日,大地送暖,肥鄉(xiāng)新區(qū),畫屏細蕊,也應(yīng)驚問,誰把闌干拍遍?
李曉玲,邯鄲晚報《新聞周刊》執(zhí)行主編,河北省作協(xié)會員,邯鄲市地方文化研究會專家委員,邯鄲學(xué)院客座教授。從事新聞工作多年,邯鄲晚報《古邯鄲再發(fā)現(xiàn)之旅》、《走進肥鄉(xiāng)》、《重走肥鄉(xiāng)》、《邯鄲紅色文化》等地方文化專欄主持?!抖炖锏囊还膳鳌帆@中國晚報界最高獎趙超構(gòu)新聞一等獎,《紙背上的邯鄲》獲河北省新聞二等獎。曾出版詩集《風舉殘荷》。
文字/李曉玲
(微觀肥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