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制作的玫瑰糖。 本版圖/通訊員蘇家奎 攝
[國內(nèi)新聞]67年前訂婚時,他覺得老丈人家的玫瑰開得很美,帶回花苗種滿后山
靠玫瑰花養(yǎng)大了8個兒女,主城華生園、冠生園成他的大訂戶
有部廣受好評的紀錄片叫《壽司之神》,講述了在日本東京開店的八旬老翁小野二郎,用一輩子和只有10個座位的餐廳,將一件小事做到了極致——做壽司。
在重慶江津,也有一位老翁,今年90歲高齡,也用一輩子和他家后山的6畝地,將一件小事做到了極致——種玫瑰。
67年前,23歲的張萬銀在老丈人家,第一次看到了玫瑰花。
那天,他訂婚了,玫瑰花開得很漂亮,他順手要了幾十株玫瑰苗帶回家,種在后山。他沒想到,打理玫瑰園,會成了他漫長人生中最美妙的事。
張老漢沒有小野二郎那樣的聲名,但這兩位老翁,在旁人看來有一點是相同的:一輩子執(zhí)著于自己的事業(yè),甚至有些固執(zhí)。就像小野二郎說的那樣,“你要和你的工作墜入愛河。”
老人在花海里,采摘玫瑰,回家制作玫瑰糖。
前日下午,90歲的張萬銀在自己的玫瑰園中穿行,小心地摘下已開的花朵。他腳下的地里,除了玫瑰花,沒有其他植物——張萬銀癡愛玫瑰,眼里容不得一根“偷吃”肥料的雜草。
偶然之緣
訂婚看上老丈人家的玫瑰
張萬銀住在江津德感街道陡石村2組,玫瑰園在他家后山。采摘的兩背簍花瓣,老人帶回家在壩子上攤開,趁著好天氣晾曬。
風從山下吹來,玫瑰花香瞬間彌漫整個山坡。張萬銀摘掉草帽坐下休息,露出滿頭銀發(fā)。點上煙,老人和晨報記者聊起了他的“玫瑰情緣”。
“那時候我跟你差不多大,小伙子一個。”67年前,23歲的張萬銀與舅爺?shù)呐畠盒じH鹩喕榈哪翘欤谂郊依锏谝淮慰吹搅嗣倒寤?。見花開得漂亮且香氣襲人,張萬銀順手要了幾十株玫瑰苗帶回家,種在后山。他沒想到,這幾十株花,日后會繁衍成6畝大的玫瑰園。
因當時在附近酒精廠做建筑施工,他一度沒有花時間去管理種下的玫瑰。
時間一晃,差不多一年過去。偶然一次到后山,他意外發(fā)現(xiàn)玫瑰竟然全都開了。“確實震撼。”此后,他每天早上天未亮就起床,跑到后山給花澆水、除草、松土。
意外收獲
靠賣玫瑰花養(yǎng)活8個孩子
張萬銀和妻子孕育了8個子女,靠他在酒精廠工作維系生活。不料一場大火將酒精廠燒毀,張萬銀失業(yè)了。為了養(yǎng)家,他見老丈人平日里靠賣玫瑰花瓣和玫瑰糖掙些錢,于是想到了后山那片玫瑰。張萬銀清晰地記得,60多年前,他第一次賣出花瓣99斤。賺回的錢,他給家人好好改善了一頓伙食,還添置了一些家當。
“沒想到賣玫瑰也可以養(yǎng)家。”張萬銀有了專門種花的想法。后來,他又從老丈人那里學會了制作玫瑰糖的手藝。種玫瑰、制作玫瑰糖,成了張萬銀的新職業(yè)。
他的玫瑰花瓣還銷往重慶主城,包括華生園、冠生園等。就是靠種玫瑰,張萬銀將8個孩子全都撫養(yǎng)長大,如今好幾個在重慶主城生活。
終身為伴
老婆和玫瑰,他笑稱選后者
60多年過去,張萬銀從以賣玫瑰為生,到現(xiàn)在成了與玫瑰花一起生活。從家里前往后山,老人沒帶任何工具。一路上坡,行走間他不時地“變戲法”,從地里、石洞中“變”出鋤頭、大剪子等工具。“這些都是我平時用的,帶回家又帶上山麻煩,就藏在地下,別人找不到。”老人捋了捋白色胡須,笑呵呵地說。
摘花時,老人很小心,生怕踩著玫瑰枝干。他在根部鋪上干樹葉,以防長草,“我見不得雜草來‘偷’肥料。”說完,他俯下身子連根扯起一把小草。在玫瑰滿園盛放的時節(jié),為了采摘最好的花朵,老人會背著背簍,鉆進花叢,整晚不歇,忙一個通宵是常事。
老人養(yǎng)花,不只是憑經(jīng)驗,時至今日,老人依然時常查閱相關專業(yè)書刊。在老人滿是花香的陋室里,他隨手一摸,就是一本種植類科普書籍。
要問老人愛玫瑰有多深?記者開玩笑地問他:“如果讓你在媳婦和玫瑰中作選擇,你會選擇哪個?”“要玫瑰!”好在他老伴不在場。
甜蜜等待
制玫瑰糖封存一年才上市
江津地區(qū)土壤富硒,“我的花兒自然也是,不過我還有絕招。”
他口中說的絕招,玄機在玫瑰糖里。他指著地上晾曬的玫瑰花瓣介紹,待花瓣水分曬干,與鹽、糖一起腌制,裝入瓶罐封存。但要發(fā)酵制成糖,至少得等上一年之久,“這個急不得,時間越久越好。”或許,只有他這樣的年紀和經(jīng)歷,才愿耐心等待一年以后讓產(chǎn)品上市。如今,他家里的玫瑰糖有近2000斤,每斤賣10元。
他從屋里拿出封存3年的“陳釀”。一打開,一股沉淀了3年的玫瑰清香撲鼻而來,舀上一勺入口,類似蜂蜜的口感,嚼上一嚼,還有飽滿的花肉。
老人老了,但一點不糊涂。他嚴肅地說,如今大多數(shù)食品中,會使用化學添加劑、化學香精,“我這種玫瑰糖是絕佳的天然無公害食品,不加香精不加色素。”
晚年心愿
誰來跟我學種玫瑰
雖年過九旬,且有些佝僂,但張萬銀身體硬朗,口齒清楚,老人說這都得感謝玫瑰的陪伴。他半開玩笑地說,有時身體有點不舒服,他也不吃藥,就自個跑到花叢中坐著,哪怕是坐一小會,全身也會舒服很多。
現(xiàn)在,隨著年歲的增加,老人也偶爾會擔憂,這份伴隨自己60多年的玫瑰事業(yè),能否傳承下去。他有10多個徒弟,都是跟著他學制糖,無人專職種植玫瑰。子女也都有工作,只在忙碌的季節(jié)回家,幫忙采摘花瓣,制作玫瑰糖。
老人有著自己的盤算,一方面發(fā)動更多的村民一起種玫瑰花致富,另一方面尋找有文化的人來傳承自己的事業(yè)。他想到了自己的孫子和外孫。“他們在外地打工,等他們回來,我就和他們商量。”老人一邊捋胡須,一邊點頭說。
他們眼中的玫瑰翁
“爸爸沒讀過書,卻像一位科學家”
張萬銀的小兒子張宜貴今年50歲,一提到父親,張宜貴很自豪:“他在我心頭,就是一位實用科學家。”張宜貴說,父親沒讀過書,懂的卻很多,印象最深刻的是父親喜歡發(fā)明東西。上世紀60年代,很多人家里使用手推石磨,那時候張萬銀就發(fā)明了一個電動小石磨,在石磨上裝上機器,接上電就能轉(zhuǎn)動。
“他有些固執(zhí),但對鄰居很熱心”
張萬銀不僅自己種花,還將花苗送給村民一起種植。陡石村書記蘭慶容說,在村辦公室前,種植的玫瑰花、薔薇,都是張萬銀免費提供的花苗,“他勤勞上進,這種精神打動了很多人。”村民老李說,張萬銀這人很執(zhí)著,甚至有些固執(zhí),但對鄰居很熱心,只要能幫上的忙都會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