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關注工人問題的北京大學學生社團馬克思主義學會微信自媒體上發(fā)布《北大后勤工人調研報告》,報告稱61名北大學子訪談了100名北大后勤工人,結果發(fā)現(xiàn)北大36%的后勤工人根本沒有勞動合同;大量使用勞務派遣工,一些保安無社保;工人們存在嚴重超時加班,工資僅2300元/月;絕大部分工人只能住地下室,很少有肉吃等等。
這份報告刊發(fā)在一篇名為《他們|北大后勤工人調研報告——被忽略的群體》微信文章上。報告發(fā)出后,很快就引發(fā)了北大學子、后勤工人們的討論,12小時內閱讀量突破3萬,打賞人數(shù)近600人,并且數(shù)量還在增加。
一些曾在北大工作的保安、正式工在調查報告下留言表示,對報告很有共鳴,北大打工者的情況是社會打工者遭遇的冰山一角等。
12月15日傍晚,新聞記者多次撥打北京大學相關宣傳負責人的電話,截止發(fā)稿,尚未得到北大的官方回復。
61名北大學生的調研和呼吁
今年9月22日來,北大校園內建筑工人討薪的話題引發(fā)北大學子大討論后,北大馬克思主義學會成立調研小組,著手調研北大校園工人。
2015年11月23日—12月5日期間,來自北大社會學系、中文系、法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等19個專業(yè)院系的61名本科生和碩博研究生,分成四個小組對學校幾個重點后勤部門的工友進行了探訪。報告稱,訪談約100名工友,基本覆蓋所有基層崗位。
在相關教授幫助下,調研小組形成了調研報告后發(fā)布在自媒體上,引發(fā)關注。包括北大法學院教授等在內的一些北大內部職工在微博上轉發(fā)了這份調研。
在報告中,調研團隊稱希望通過此次調研真正接觸身邊工友,詳細了解并向師生們展現(xiàn)后勤工友真實的工作和生活狀況,將被標簽化了的“工人”還原為全面的、活生生的人,探求校園不和諧勞工問題的根源并嘗試對此提出合理化建議。
“同時,我們也希望通過此次調研拉近學生與工人之間的距離,思考工人命運和我們之間的現(xiàn)實關聯(lián)性,體諒工人的辛苦,尊重勞動的價值,努力為工人處境的改善盡到自己的綿薄之力。”
報告在最后呼吁,各后勤主管部門在為北大爭創(chuàng)世界一流大學作出貢獻的同時,切實敦促相關單位落實法律法規(guī),及時發(fā)現(xiàn)并且改正在用人制度上存在的不合理、不合法現(xiàn)象,保障工人合法權益,改善工人的生活和工作境遇,也為兄弟高校提供一個學習的榜樣。
“如果您是北大的一員,請用實際行動去為身邊的工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在晚上走進宿舍陪他們聊聊天,聽聽他們真實的心聲,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了解他們的困難,幫助維護其合法權益!”
“回不去農村,留不下城市”
我們家早就不種地了,糧食現(xiàn)在賣不上價,只好通過土地流轉將土地租給種糧大戶。他們有的包了上百畝地,有大型機械,能賺到錢。
——一位食堂的保潔阿姨
此次調研訪談到的工友大都來自河北、河南和山東三省,很多有長年的打工經(jīng)歷,生活的重壓迫使他們背井離鄉(xiāng),異地謀生。
“我們家早就不種地了,糧食現(xiàn)在賣不上價,只好通過土地流轉將土地租給種糧大戶。他們有的包了上百畝地,有大型機械,能賺到錢。”一位食堂的保潔阿姨對調研團隊說。
調研團隊認為,這些工友身份已從農民轉變?yōu)楣と松矸荩呀?jīng)回不去農村了。
針對年輕工友這一特殊群體,調研團隊傾聽了他們對未來的規(guī)劃和展望。“迷茫”是很多受訪保安的第一反應。關于未來的打算,53%的保安選擇回家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37%希望將來能在城市里找到一份工作并定居下來,10%表示沒想好或打算回家鄉(xiāng)務農。
保安的流動性非常高。很多保安是為了利用北大的學習資源才過來上班,但是他們很快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令人尷尬的事實:工人不被允許進入圖書館,除非有教師的擔保和證明。
中年工友多將希望放在下一代身上,他們注重兒女教育的意識出乎意料。然而,調研團隊也發(fā)出了疑問——在不完整的關愛與落后的教育資源中成長起來的留守兒童,真能有朝一日如工友們所想“和你們一樣,來到北大讀書?”
“這種從小被灌輸在每個人心中的‘要成為人上人’的人生目標,成了許多工人艱辛生活中的虛無寄托,其實他們的孩子最終很有可能和父輩們一樣,一次次地踏上打工的漫途,又一次次地被拒在城市之外,四處飄搖。”調研報告中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