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避免打光棍做上門女婿
在馬堡子村,鄭家父子兩代人都是上門女婿。父親老鄭是上世紀70年代為了吃飽肚子從平原村子入贅馬堡子村的,兒子小鄭是為了逃離馬堡子的落后,前幾年入贅到外地當了上門女婿。
“也許這就是命!”1月7日下午,如今在寶雞打工的小鄭對華商報記者說。
原本姓劉的老鄭入贅馬堡子村是上世紀70年代,當時平原地帶普遍缺糧,兄弟姐妹多、家庭貧寒的老鄭從平原上的村子到了馬堡子鄭家當了上門女婿。
今年67歲的老鄭向華商報記者回憶說,當時馬堡子村人吃糧很寬裕。于是在山里親戚的介紹下,自己從平原上的村子入贅到了鄭家,并改姓鄭。“當時的風(fēng)俗,男方上門到女方家不給彩禮,相反,女方家要給了我們家一袋玉米、一袋小麥。唯一的要求是上門女婿必須改姓隨女方”。
老鄭對上門女婿的體會是“總是感覺低人一等”。但讓他感到溫暖的是,鄭家人以及馬堡子村的人對他不錯。老鄭認為這是自己吃苦耐勞贏來的。
幾年后,平原地帶口糧依然吃緊,為了活命,老鄭把自己當時才9歲的弟弟劉發(fā)財也帶到了馬堡子。老鄭清楚地記得那是1974年的冬天。
馬堡子“糧食多”的優(yōu)勢在“包產(chǎn)到戶”開始后逐漸被談化了。老鄭說,上世紀80年代后,再也沒有平原地帶的青年入贅到馬堡子。相反,馬堡子一帶山區(qū)的成年男子到平原農(nóng)村當上門女婿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因為當?shù)氐墓媚锛幢闶堑搅苏劵檎摷弈挲g,也沒有人愿意留在山溝里生活,而是紛紛外嫁平原地帶。”
到了2001年,36歲的劉發(fā)財一直沒有找到媳婦。這讓老鄭苦惱不已。由于性格內(nèi)向、加之又沒有一丁點手藝。馬堡子許多人都認為劉發(fā)財這輩子是要打光棍了。這一切老鄭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覺得是自己害了弟弟,當年不該帶弟弟來馬堡子。而父母早已去世,其他兄長都以劉發(fā)財已落戶馬堡子為由,不過問婚事。
不得已,老鄭決定讓弟弟當上門女婿。在2002年夏天,熟人介紹說20公里外的平原村王家主人意外去世,留下兩個年幼的孩子和當年36歲的妻子。劉發(fā)財愿意的話可以去當上門女婿。于是,劉發(fā)財和比自己小1歲的女人組成了新的家庭至今。
一家兩代人都是上門女婿
1月7日中午,華商報記者在寶雞一建筑工地見到了今年50歲的劉發(fā)財。說起上門女婿這個話題,老劉先有點難過。他說自己的感受是上門女婿在農(nóng)村總是受欺負,受外人欺負尚能理解,最不能忍受的是被家人欺負。
劉發(fā)財做上門女婿的王家有個哥哥,是個老光棍。老二意外去世后,老光棍本想著自己和弟媳結(jié)婚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結(jié)果半路殺出個劉發(fā)財,所以隔三差五對劉發(fā)財找事,因此家里矛盾不斷。劉發(fā)財一氣之下帶著妻子外出打工,這些年一直在寶雞等地租房生活。
劉發(fā)財告訴華商報記者,自己的兩個侄子都是上門女婿。老大外出打工時認識了一個咸陽興平女孩,家長來馬堡子一看堅決不愿意。后來兩個孩子努力爭取,家長表示成婚也可以,但男方必須當上門女婿。鄭家為此開了家庭會議,最終表示同意。“兩口子如今都在外地打工,至于過得咋樣,我真不知道!”
鄭家老二算是鄭家見過大世面的,前些年去山東濰坊當兵。見哥哥當了上門女婿,復(fù)員后干脆留在山東,后來在當?shù)刈隽松祥T女婿。
劉發(fā)財說,馬堡子村已經(jīng)好多年沒有娶過新媳婦了。2014年唯一迎娶過一個新媳婦,是馬家90后的兒子在外地打工帶回的,聽說是安徽人。“但人家只回來在村里辦了個儀式,就再也沒回來過”。
村主任李智軍告訴華商報記者,村里年輕人出去當上門女婿的分兩種情況,一種過得比較好,逢年過節(jié)還帶著媳婦娃娃回來看望父母,甚至有個別還將父母帶出去一起生活;還有一種是過得不怎么好,自從入贅后再沒回來過。“有好幾戶人家,都是一個兒子,入贅后再也沒見人,父母去世后都是大家伙兒出面安葬的。”
作為村干部的李智軍對馬堡子的未來很擔(dān)憂,他說馬堡子上世紀80年代中期有1200人。按照人口正常增長和流動,到2015年應(yīng)該有2000人。但實際戶籍人數(shù)僅604人,其中60歲以上的有300人。“馬堡子這幾年每年去世的老人和戶口外遷的上門女婿約20人,但村子里三五年才出生一個孩子,按照這個速度,我們這個村子再過些年就沒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