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臨漳發(fā)現(xiàn)24張清朝民國地契
www.lyyfw.com0人評論 分享到:
2014-07-30 08:53:31
[邯鄲新聞]7月28日,邯鄲臨漳縣李家村村民王文章向記者展示了他祖輩留傳下來的清代和民國年間的24張地契文書,最早的為道光二十七年簽訂,至今已有167年。專家介紹,這些為研究清朝、民國時期土地私有制提供了佐證。
在王文章家中,他小心翼翼拿出一個包裹,將其中的24張地契一一向記者展示。這些地契內容記錄在麻頭棉紙和宣紙上,字跡和印章清晰,由于年代久遠,部分地契紙張泛黃,但除了少數(shù)有點破損外,其他均保存完好。地契中詳細記錄王家買賣土地的內容,其中對土地畝數(shù)、范圍、轉讓原因、買賣雙方等均有明確標注,當事人雙方、親屬、中間人等簽字蓋章。據王文章介紹,這些地契是祖輩留下的,傳到他手中已經是第6代人。
記者看到,地契中最早的為道光二十七年,即1847年,距今已167年。還包括咸豐、同治、光緒、宣統(tǒng)以及民國的地契,其中官契6張,民契18張。其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張咸豐年間的官契上文字清晰可見,大致內容是:立賣契人常錫因無銀使用,將家中14畝1厘8毫4忽1微地,賣于王塤名,東至常懷義、徐恭(邊界),西至王鼎臣(邊界),南至許棠(邊界),北至徐恭(邊界)。對邊界、畝數(shù)記載清晰,地契上的官印和騎縫章等都清晰可辨,并附有官方發(fā)放的地契文書。
據記者了解,地契即為典押、買賣土地時雙方訂立的法律文據。土地買賣雙方未經官府驗證而訂立的契據叫做民契或白契。立契后,經官府驗證并納稅,由官府為其辦理過戶過稅的手續(xù)之后在白契上粘貼由官方排版統(tǒng)一印刷的契尾,加蓋縣州府衙的官方大印,便成了官契,也叫做紅契。據臨漳縣文史專家、縣志編纂者黃浩介紹,像這種家族傳承的地契數(shù)量多、時間跨度大,且保存較好十分不易,為研究清朝、民國時期的土地制度,以及當時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經濟都有重要的價值。
圖為第二屆職工文化藝術節(jié)勞動頌歌—峰峰集團杯大合唱比賽現(xiàn)場?! 邯鄲新聞]昨晚(29日),邯鄲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