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講義因背面改作土改果實賬而存于邯鄲學院藏太行文書之山西昔陽縣長嶺檔案卷宗中。20世紀70年代所立案卷封面,有“長嶺果實賬、第一卷、永久”字樣,卷脊標示“2”;60年代所立案卷封面,有“土地改革時期的果實賬、第一卷”字樣,標明卷存“3件164張”。案卷第1分冊用《詩經(jīng)體注大全》背面書寫,第2分冊用《易經(jīng)大全匯解》背面書寫,第3分冊用京師大學堂講義背面書寫。其中講義部分,有55面無手抄賬文。封面并題三行文字:“光緒柔兆敦牂年嘉平月、閶九陳殿儀、京師大學堂倫理學講義”。“光緒柔兆敦牂年嘉平月”,具體時間為光緒三十二年臘月。“閶九陳殿儀”一行中,“閶九”為字,“殿儀”為名。卷宗所屬之長嶺古村,坐落于山西中部東境,太行山西麓,2014年入選第一批山西省傳統(tǒng)村落名錄。據(jù)《昔陽縣志修編》(民國四年本)卷六《選舉志》記載及鄉(xiāng)賢考證,長嶺人陳殿儀為本縣中學堂第一班畢業(yè)生。另據(jù)《昔陽教育志》(山西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樂平(昔陽)中學堂于光緒二十九年(1903)創(chuàng)立。依“癸卯學制”中學堂五年之制,“光緒柔兆敦牂年嘉平月”(1907年初),陳殿儀仍在中學堂學習。陳本人此后未進京求學記錄,大學堂講義或為陳殿儀親友所用,陳曾借讀并存于長嶺家中,土改期間變作“果實賬本”。
作為我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京師大學堂創(chuàng)辦于清光緒廿四年(1898)七月。戊戌變法失敗后,新政被廢,大學堂卻得以保留。它曾一度停辦,1902年秋招生復學,《京師大學堂倫理學講義》即是復學之初所用教材。有學者據(jù)《北京大學日刊》記載指出,至北大25周年(1923)校慶時,已有講義108種。然歷經(jīng)近百年變亂,目前存世者極少。油印倫理學講義因背面為“土改果實賬”而保存于村落檔案之中,實屬萬幸!傳世之《京師大學堂倫理學講義》,與大學堂師范館經(jīng)史教習王舟瑤著《經(jīng)學講義》合編一冊,乃1905年前后商務(wù)鉛印本,時間明顯晚于邯鄲學院藏油印本。此油印本講義,國家圖書館與北大圖書館及北師大圖書館館藏目錄均未見著錄,為樂平中學堂翻印之可能性亦極小,很有可能為現(xiàn)存京師大學堂所有學科中最早之講義印本,版本價值很高,將此因特殊機緣而留存于民間的油印“文書紙本”與傳世鉛印本對勘,可以探究講義版本演變之軌跡。
[邯鄲新聞]邯鄲學院藏《京師大學堂倫理學講義》,油印紙本。頁面高26 1厘米,寬18 1厘米;版框高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