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憲德的愛人幫他實現了遺愿。
3月29日9時58分,74歲的孟憲德心臟永遠停止了跳動!而早在幾年前,孟憲德和他的愛人崔玉鞍就決定去世后捐獻遺體,二人到遺體捐獻登記站填寫了遺體捐獻協議書、辦理了公證手續(xù)。在石家莊市第一醫(yī)院,孟憲德的家人強忍悲痛,幫助孟憲德完成了他的生前愿望,將其器官無償捐獻出來,遺體也捐獻給了河北醫(yī)科大學用于臨床教學,讓他的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延續(xù)和升華!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三醫(yī)院眼外傷科主任周忠友介紹,孟憲德捐獻的眼角膜將在2個人身上得以復活,讓他們重見光明。
噩耗傳來:74歲孟先生突發(fā)心梗
1943年出生的孟憲德今年74歲,河北邢臺人,當過兵,后來轉業(yè)到北京工作,在北京居住。從他愛人的手機照片中不難看出,孟憲德性格開朗,十分愛笑。“他這輩子將我和孩子照顧得都很好,我嫁給他很幸福。”孟憲德的愛人崔玉鞍說,“兩個兒子都結婚了,一個在北京,一個在國外,孫子、孫女也有了,按理說,我們這個家庭應該是一個幸福的大家庭。”
孟憲德之前就患有心臟病,曾做過心臟支架手術,身體一直不太好。最近幾天,孟憲德總是感覺略有不舒服,但時值清明前夕,老家在河北的夫婦二人決定回鄉(xiāng)掃墓,順帶走訪親友。三天前,孟憲德和愛人從老家回來,3月27日來到石家莊,走訪親友。
3月29日一大早,孟憲德和愛人就來到了親戚家,可還不到10分鐘,孟憲德突然身體發(fā)軟、面色發(fā)白、嘴唇發(fā)紫、意識不清、呼吸心跳驟停,家人趕緊撥打了120急救電話。9時10分,在120急救人員的幫助下,孟憲德被送到了石家莊市第一醫(yī)院急診科。檢查結果出來了——急性心梗,隨時可能有生命危險。鑒于病情嚴重,急診科醫(yī)生馬上為他實施了心肺復蘇搶救措施:氣管插管、呼吸機、心電監(jiān)護、心臟按壓……“孟先生病情太嚴重了,9點58分我們宣布他臨床死亡。”石家莊市第一醫(yī)院急診醫(yī)學科何志紅告訴記者。
生死決定:只要醫(yī)生說能用我們都捐
“只要醫(yī)生說能用的器官,我們都捐。”說這句話的是孟憲德的愛人崔玉鞍,她的語氣很是堅定。
在醫(yī)院宣布孟憲德臨床死亡后,崔玉鞍就找到了何志紅。原來,早在幾年前,她和崔玉鞍就決定去世后捐獻遺體,經過與兒子們溝通,在征得親人的理解和同意后,他們二人到北京協和醫(yī)學院遺體捐獻登記站填寫了遺體捐獻志愿書、辦理了公證手續(xù)。何志紅了解情況后,立即聯系了醫(yī)院醫(yī)務處。由于是在異地,遺體不能拉回北京,崔玉鞍很是遺憾,感覺自己無法完成老伴生前的愿望。“您可以捐給河北醫(yī)科大學啊,這個學校是河北的一家醫(yī)療教學機構,捐到這里也可以啊。”何志紅說。“太好了,本來覺得完成不了老伴的遺愿,這下好了。”崔玉鞍激動地說。于是醫(yī)務處的工作人員立即幫崔玉鞍聯系了石家莊市紅十字會和河北醫(yī)科大學。
“我們經常能在媒體報道中了解到那些等待器官捐贈的病人,尤其是一些小孩子,幾歲就得了白血病,看著他們家人那無助的眼神,心里別提多難受了,我們當時就想等自己沒了,一定要把器官捐獻出來,給需要的人,把遺體也捐了,讓醫(yī)學院研究,促進醫(yī)療的發(fā)展,為國家做最后一點貢獻。”崔玉鞍說,他們把自己的想法“小心翼翼”地告訴了兩個兒子,“讓我沒想到的是,孩子們聽到這一提議后,很快就同意了。”
3月29日11時10分,崔玉鞍含著淚,用顫抖的雙手,同石家莊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和河北醫(yī)科大學工作人員簽訂了器官捐贈志愿書及遺體捐獻協議書。
生命禮物:驚心動魄的17分鐘
3月29日9時58分,孟憲德的心臟永遠停止了跳動!生命在這一刻定格了!“我是10點20分接到的石家莊市紅十字會的電話,說有位老人因為急性心梗剛剛去世,家屬想把器官無償捐獻了,現在可能只有眼角膜可以獲取。”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三醫(yī)院眼外傷科主任周忠友說。11時,周忠友趕到了醫(yī)院,11時23分,開始進行器官獲取。一直到11時40分,在這驚心動魄的17分鐘里,專家們順利地將孟憲德帶著體溫的兩只眼角膜取出。在整個獲取過程中,每一位專家的表情都很嚴肅,不難看出他們對逝者的尊重,也是對“生命禮物”的呵護。
“因為肝臟要在1小時內進行移植,腎臟要在半個小時內進行移植,所以我們只獲取了老人的眼角膜,他的這次無私捐贈,將讓2人重見光明。”周忠友說。
11時40分,專家們?yōu)槊蠎椀禄謴秃眠z容,集體默哀,三鞠躬。“讓我們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對逝者的祭奠,并感謝孟憲德和他家人的無私大愛!”石家莊紅十字會相關負責人說。
生命延續(xù):也許這是他最好的歸宿
因為孟憲德的二兒子要在中午12點才能趕到石家莊,出于尊重,13時55分,孟憲德的遺體被送至河北醫(yī)科大學,石家莊紅十字會、全體醫(yī)護人員和孟憲德的家人為他舉行了一個簡短而莊重的儀式。“給別人帶來新生是另一種生命的延續(xù)和升華,也許這是他最好的歸宿!”崔玉鞍說。
“知道姐姐要把姐夫的器官和遺體捐獻的時候,家里人都非常反對,我們都勸姐姐不要捐,誰知道姐姐還特別堅決,攔都攔不住。”崔玉鞍的妹夫說,因為怕時間太長器官就不能捐了,崔玉鞍也不等大兒子和二兒子趕過來見父親最后一面。“真是太感動了,姐姐和姐夫思想覺悟就是比我們高。”
“雖然不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場景,但是每一次都讓我很感動。”河北醫(yī)科大學的趙長義說,儀式結束后,在六個小時內,可以先對孟憲德遺體的腦組織進行研究,他的捐獻對醫(yī)學進步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遺體捐獻在以前很少,只能減少教學遺體的用量。”趙長義介紹道,但隨著人們傳統(tǒng)觀念的改變,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自己死后進行器官和遺體捐贈。“我們學校以前有位學生叫鄭永琳,他畢業(yè)以后就留在我們學校當老師,退休后去了北京,他去世以后,把自己的遺體捐給了河北醫(yī)科大學。”
“因為老人曾經在西柏坡工作過,所以他的家人把將來悼念的地點選在了平山縣古中山陵園。”趙長義說,半年后,孟憲德的遺體將用于臨床教學解剖,然后火化、安葬。(記者李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