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肥鄉(xiāng)這婆媳倆同心戰(zhàn)“疫”!
婆婆前腳剛去支援唐山
兒媳后腳就去支援雞澤
在大“疫”面前
她們敢奉獻勇擔當
只要使命召喚
便白衣為鎧
化身為勇敢的“逆行者”
婆婆去唐山支援了
杜瑞蘭是肥鄉(xiāng)區(qū)中心醫(yī)院檢驗科副主任,3月22日接到抽派檢驗人員支援唐山通知后,毅然報名,此時距她退休的時間僅剩十天。支援唐山14天的難忘經歷,為她35年的工作生涯做了最完美的注腳。
區(qū)中心醫(yī)院在挑選支援唐山人選時,杜瑞蘭并沒有在考慮范圍。杜瑞蘭知道后主動找到院領導,請求出戰(zhàn)。她讓院里不用考慮她即將退休的因素,她說:“我比年輕人有經驗,這也是我最后一次為單位做貢獻了,就把這個機會讓給我吧!”
當得知婆婆要出征唐山時,在區(qū)中心醫(yī)院外一科工作的護士張校校就第一時間打過去電話。“媽,家里不用管,把心放肚子里吧,他們都聽我話。你記得每天抽空微信里報個平安就行,我就不給你打電話了,免得你分心,一定要做好個人防護啊!”張校校的電話讓杜瑞蘭既感動又欣慰。
在唐山,杜瑞蘭每天在PCR實驗室至少8個小時,期間不吃不喝,平均每天檢測人次7.6萬。讓杜瑞蘭最高興的就是完成工作后每天都能收到家人的消息,特別是她這個懂事的兒媳婦。
兒媳去雞澤支援了
4月1日,區(qū)中心醫(yī)院接到緊急支援雞澤的通知后,獲悉此消息的張校校心里蕩起層層漣漪。婆婆杜瑞蘭請戰(zhàn)唐山時的心情她現在感同身受,令她猶豫的是婆婆臨行時她作出的承諾,家里不僅有2個幼兒還有一個12歲的小姑需要人監(jiān)管,在區(qū)婦幼醫(yī)院緊張工作的丈夫也已經好些天沒回家......懷著矛盾的心情張校校把電話打給了公公,這是她最后的“稻草”,還好公公一句話讓她如釋重負,“你去雞澤吧,家里有我呢。”這句話給了張校校無窮力量,她感激地說:“謝謝爸爸!”
第一次離開家、離開孩子這么久,對外面世界陌生的張校校硬是把雞澤東柳一村摸得無比嫻熟,大家笑稱,比地圖還好用。
服務人群中有個獨居的王大娘,張校校每次去時王大娘都非常熱情,但是剛到這里時,王大娘的態(tài)度并不友好。突然的隔離讓王大娘多年來養(yǎng)成的習慣徹底改變,不能出門遛彎,不能跟老姐妹一起曬太陽底聊天,還有每天做核酸時的干嘔難受,讓她覺得都是張校校她們不好,使她憑白的遭這些罪。經過張校校耐心交流,王大娘才知道這是為了她好。“閨女,你們是肥鄉(xiāng)支援雞澤核酸采集隊的?要每天三點多就起床開始做準備?還經常連著七八個鐘頭不吃不喝?!”大娘不住地問著,看到張校校她們大熱天還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就開始心疼起來。以后每次都會感激地說:“謝謝你啊,回去以后記得多喝點水。等疫情結束你再來,我給你包餃子。”
張校校最幸福的事莫過于每天與兒子的視頻電話,每次電話公公都會說些讓張校校寬慰放心的話,張校校知道公公一個人帶著3個孩子很不容易,這種無聲的支持令張校校感動不已,也增強了她做好抗疫工作的信心。
杜瑞蘭知道張校校去雞澤支援的事兒已經是4天后了。當張校??吹秸煞蚪o自己的留言后,主動給婆婆打去了電話。電話一接通,張校校就先向婆婆承認隱瞞她的錯誤,并坦言不能替婆婆照看姥姥和小姑,她很內疚!
杜瑞蘭聽到這里有些哽咽:“校校,媽媽理解你的心情,不怪你。媽媽很快要回去了,你在雞澤安心工作。一定做好防護,照顧好自己~”
在疫情防控中
總有太多的凡人小事兒溫暖著我們
每每讓人感動不已
經年之后再憶起
我們可能會感慨萬千地說
在全人類同病毒作斗爭的過程中
我做過自己的努力
4月1日上午11時,館陶縣中醫(yī)院接到緊急通知,要求緊急抽調醫(yī)護人員支援雞澤縣核酸采集工作。接到通知后,館陶縣中醫(yī)院...[詳細]